【卫生监督】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| 守护职业健康,共筑幸福未来 | |||
|
|||
职业病就像潜伏在职场中的"隐形杀手",它不会突然袭击,而是日积月累地侵蚀着劳动者的健康。尘肺病、职业性噪声聋、职业性化学中毒......这些看似遥远的疾病,其实就隐藏在某些工作环境中。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23个《职业病防治法》宣传周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防范职业健康风险。 一、认识职业病,远离健康威胁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,因接触粉尘、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、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。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共有10大类132种,其中尘肺病、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、职业性化学中毒等较为常见。这些疾病往往具有潜伏期长、病情发展缓慢的特点,早期症状不明显,容易被忽视,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 二、预防是关键,防护要到位 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于"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控制"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,为劳动者创造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。具体措施包括: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减少危害因素;设置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;为劳动者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;定期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。劳动者自身也要提高防护意识,正确佩戴防护用品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 三、法律护航,权益保障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》就像一把保护伞,为劳动者撑起职业健康的天空。法律规定,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,包括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、获得职业健康检查、职业病诊疗康复等服务。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,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。如果怀疑自己患上了职业病,劳动者可以到当地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诊断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 四、共建共享,健康未来 职业健康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,加大职业病防治投入;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掌握防护技能;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,严厉打击违法行为。让我们携手构筑职业健康防线,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安全作业、健康工作,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 |
||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