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蚊虫叮咬小心患“乙脑” | |||
|
|||
每到夏末秋初,晴热高温和雨水天气交替,小伙伴们又要饱受蚊子困扰了,蚊子叮咬不止可能引起皮肤红肿、瘙痒、过敏等,还有可能患流行性乙型脑炎,一起来了解下流行性乙型脑炎。 流行性乙型脑炎,简称乙脑,因发现于日本又称为“日本脑炎”。乙脑在我国属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,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侵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,可有高热、意识障碍、惊厥、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,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。 乙脑致病4大特点 1. 传染性强:乙脑为人畜共患病,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主要传染源为猪,尤其是幼猪,其次是马、牛、羊、狗等,几乎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。主要传播途径是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,以三带喙库蚊为主,形成猪→蚊子→猪或人的传播链。 2. 隐匿性强:乙脑发病较为隐匿,大部分人感染后不出现症状或者症状较轻;少数人出现精神萎靡、食欲减退、嗜睡等症状。人群普遍易感,但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,10岁及以下的小朋友发病率较高! 3. 发病快:虽然感染乙脑病毒后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,一旦感染发病起病又急又快,可出现高热、头痛,甚至嗜睡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状。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肢体瘫痪、意识障碍甚至死亡。 4. 季节性强:乙脑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或者夏末秋初,蚊虫比较泛滥的季节,其流行强度与气候、地理条件(蚊子密度、气温、降雨量)及人群暴露等因素有关,表现出季节性、地区性、周期性等流行病学特征。在南方,6-8月是流行季;在北方,7-9月是流行季。 针对乙脑的传播感染模式,乙脑防控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。 乙脑防控措施 1. 接种乙脑疫苗是乙脑防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。适龄儿童需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,入托入学时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,如发现漏种需及时补种。目前我国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供选择:①乙脑减毒活疫苗:免疫规划疫苗,免疫程序为8月龄、2周岁各接种1剂次。②乙脑灭活疫苗:非免疫规划疫苗,知情自愿的原则下自费接种,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2剂次,第1、2剂次间隔7-10天,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。 2. 做好个人防护:①灭蚊,重点清理环境,消灭蚊虫滋生地,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,填平各类坑洼地、死水塘,清理各类盆、罐、缸、坛、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。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进行室内外空间喷雾,同时做好猪、牛、马等畜圈及周围环境灭蚊治理。②防蚊,搞好环境卫生,做好个人防护,流行季节外出穿长衣和长裤,不露宿,远离水草、牲畜圈等蚊虫多的地方,使用蚊香、蚊帐、灭蚊器和驱避剂,装纱窗纱门等,尽量减少人蚊接触机会。 3. 规范管理传染源:①养殖户加强猪的管理和免疫,避免在居住处及临近养殖生猪,采用人畜分离健康养殖模式,注意环境卫生,必要时对宿主动物进行免疫接种。②发现疑似病例早报告、早诊断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 【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版权原作者所有,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,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。】 |
||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