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中的“头号杀手”——黄曲霉毒素

发布日期:2024-06-12 19:30:00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
炎炎夏日,厨房里、冰箱里存放的粮食、馒头等食物表面上很容易出现霉点,怎么办?可以切下发霉的地方继续吃吗?千万不要!小心吃下强致癌物——黄曲霉毒素!

一、什么是黄曲霉毒素?

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物,是农产品和食品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。

二、黄曲霉毒素适宜环境

黄曲霉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,温度在24℃~38℃,相对湿度>80%,黄曲霉产毒量最大。

三、黄曲霉毒素的危害

①急性毒性:当摄入量较大时,黄曲霉毒素可引起急性中毒,导致急性肝功能损害,可表现为腹胀、呕吐、胃肠道出血等消化道症状。

②慢性毒性:当微量持续摄入时,可造成慢性中毒,引起慢性肝功能损伤以及肝硬化,可诱发肝癌、胃癌、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,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。

四、常见的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有哪些?

五、如何远离生活中的黄曲霉毒素?

①不囤积食物,减少食物霉变,粮食要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,防止受潮霉变。

②避免使用发霉的筷子、有裂痕发霉的砧板,定期对厨房用品进行清洗和消毒。

③注意日常饮食卫生,发现食物霉变时果断丢弃,不再食用;也不要把发霉的部分切下来继续食用,因为肉眼观察不到发霉不代表没有黄曲霉毒素,单靠肉眼不能判断黄曲霉毒素的扩散范围;如果不小心吃进去发苦的坚果,应及时吐掉并用清水漱口。


【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版权原作者所有,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,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。】
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