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艾滋病日:学知识 赢红包 山东疾控全民科普有奖答题开始了!

发布日期:2024-11-27 20:00:00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
12月1日是第3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宣传主题为“社会共治,终结艾滋,共享健康”,旨在号召政府、部门、单位、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,共同担起防艾责任,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,形成强大合力,共建健康中国,共享健康成果。


为进一步科普知识,提升公众防范意识,山东疾控举办“世界艾滋日”主题全民科普有奖答题活动,倡导大家增强个人健康意识,动员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主动检测,了解自身感染状况,提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,树立“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”的理念。

活动规则:登录答题页面后,系统随机抽取5道选择题。5道题全对,即可参与抽取红包。每个微信号(手机号码)每天只有一次抽中红包机会。

活动时间:2024年11月25日-12月3日

参与方式:方式一:关注微信公众号“山东疾控”,点击菜单栏“科普答题”,即可参与。

  

方式二:微信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即可参与。


扫描上方二维码,参与答题吧

学习以下艾滋病防治知识可以提高答题正确率,赢更大的红包哦!

1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。艾滋病病毒一般存在于患者的血液、直肠分泌液、精液及阴道分泌液中。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,血液传播的传播效率最高。

2、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,不能从外表进行判断,检测是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。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,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,可以提高治疗效果,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3、全民动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,不断提高广大民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;洁身自爱,避免高危行为;一旦发生高危行为及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;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,及早治疗性病等等,这些都可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。

4、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(HIV)感染率最高的是男性同性性行为者。多性伴、安全套使用率低、以肛交为主的性行为方式是男男性行为(MSM)人群的艾滋病高危因素。

5、HIV暴露后预防效果与服药时间、服药依从性关系密切。一旦发生高危性行为,应尽快在24小时内,最迟不超过72小时进行HIV暴露后阻断,HIV暴露后阻断药物服用时间必须满28天,且不能漏服。

6、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的主要人群包括暗娼、男男同性恋、性病门诊就诊者。高危人群预防HIV感染,要避免多性伴、注射吸毒等高危行为;发生性行为时,全程使用安全套;HIV单阳家庭中感染方规范抗病毒治疗,达到病毒学抑制,可以避免配偶间传播;

7、正常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,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。

8、从艾滋病病毒(HIV)进入到人体,到用现有检测技术检测到HIV抗体的时间称为 “窗口期”,窗口期有2~4周。艾滋病病毒刚进入人体,有约两周的急性感染期,急性感染期可能会出现发热、咽痛、关节疼痛等症状。被艾滋病病毒感染,仍没有临床症状的人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。

9、《艾滋病防治条例》规定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、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,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10、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是指HIV阳性孕产妇在妊娠、产时及产后母乳喂养过程中发生的传播,HIV感染的孕产妇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减少母婴传播的几率。

11、艾滋病病毒(HIV)单阳家庭可以生育健康的孩子,阳性配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,且病毒载量被抑制在检测下限可大大减少配偶间性传播,采取暴露前预防措施,可大大降低配偶感染的几率。

12、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,可以接受免费的艾滋病咨询和初筛检测,检测结果是保密的。
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